81岁院士被排队要签名,这样的星该追-焦点速讯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□伍璨(中南财经政法大学)
近日,中国科学院大学雁西湖校区,81岁的陈润生院士上完课后,被学生们排队要签名。据悉,陈院士的课程结束后,大家去要签名已经是一个传统。(10月18日 极目新闻)
8:30开始的课,6点半已经占不座,整个礼堂都是坐满的,几乎每一届学生都会去追院士的课、找院士要签名……近日,话题#81岁院士课后被学生排长队要签名#登上微博热搜,网友纷纷留言点赞:“这样的星应该被追,这样的课必须火爆”“这种景象才是追星的正确打开方式”。
这是一颗什么样的星?1941年出生的陈润生是生物信息学家,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,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,是中国第一个开设《生物信息学》课程的人,也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人,而他的老师贝时璋先生,是全中国第一个做生物物理学研究的人。扎实深厚的科研能力、耐得住寂寞的科研精神,让这颗科研之星熠熠生辉,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,也为学生树立了投身科研的榜样。
实际上,这颗星的光辉不只在科研之上。陈润生院士给学生们授课时,课前会提前半小时到教室调试设备,课后耐心给现场学生签名,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;“学生满意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,我对获奖从来没有感觉,什么奖都无所谓”,他的微信名叫“微不足道”;他喜欢下厨,也常表扬自己,身上沾满了“烟火气”……他不是高高在上的“星”,而是行走的“旗帜”,以言传身教给学生心中埋下了真善美的种子。
这样的星可学可做,这样的星可追可及!潜心科研、专心育人,淡泊名利、不失本真,这几乎就是陈润生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这个群体的共同特质。“只要是国家需要的,就是值得干的”,91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士莪以“一站到底”的风范,为本科新生开讲第一课;“归根结底,我就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,所以农民需要什么,我就会研究什么”,云南农大名誉校长朱有勇多年扎根田间,将科研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……在浩瀚无垠的科学宇宙中,群星璀璨,照亮通往“意义”的道路,也照亮了通往“梦想”的前路。
这个时代,我们该追什么样的星?其实,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已有答案。那些呕心沥血、献身科研的人,那些以民族振兴为己任、把科学事业当作毕生追求的人,都是真正的明星、最大最耀眼的明星。追这样的星,很值得,也很科学!